是关于生产的,自己修改下吧!
2007生产部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
第一部分 2007年度工作总结 
一 成绩:实现了试产到小批量生产的转变(8—11月) 
1 产量3167平方米,月均792平方米; 
2 报废率13.8%; 
3 一次合格率91.5%; 
4 计划完成率91%; 
5 直接产能大副度提升,目前已接进行业标准: 
A 线路180PL/H;B 绿油180 PL/H;C 字250 PL/H;D 保护油250 PL/H。 
6 建立了较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:信息体系/过程控制/生产排程等 
二 管理活动 
1 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 
2 月度优秀员工评比 
3 定岗定位,专人专机; 
4 任务定额; 
5 早会; 
6 专项管制; 
7 短距排程,看牌管理; 
8 5S 
不足: 
1 各种管理活动不太细致; 
2 培训较零散,不成系统化; 
3 组织机构的人员配置滞后:如丝印组长的选拔和培养; 
4 工艺与生产之间的紧密性、配套性不够; 
5 制程品质的预警机制几乎是一片空白; 
6 作业行为不规范; 
7 员工的收入以能力为导向,而不是以绩效为导向,对生产效益造成负面影响。 
8 组织结构、人员配置与生产规模的扩展不和谐,目前是规模扩展快,而组组织结构、人员配置的调整的速度过慢,使管理人员成了消防员,天天忙着四救火。而不能腾出时间,静下心来进行项目管理/方案评价。 
第二部分 2008年度工作计划 
一 目标 
1 产量4000 平方米(两班生产); 
2 报废率 3.5 %; 
3 一次合格率92%; 
4 计划完成率90%; 
4 产能达到行业标准; 
二 管理活动 
1 健全生产部组织结构,配足并稳定各级管理人员:如经理肋理/生产统计员/工艺员/电工/领班; 
2 深入完善和更范目前所用的生产管理方法;并系统培训组长熟练运用这些管理工具; 
3 导入绩效考评管理体制,使员工的收入同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挂钩。 
4 改进生产组织模式:由单班制向两班制的转型; 
5 建立小组早/晚会机制;建立生产部周例会机制; 
6 强化工艺的监察职能; 
7 规范设备保养; 
9 成立品管圈,设立专项进行技术功关, 
10 将5S与生产组织/制程品管/物流管理相揉合。 
三 管理排期 
1 组织机构调整 1---3月 
2 两班制规划 1---3月 
3 组长系统管理培训 1---6月 
4 导入绩效考评 3—-6月 
5 建立小组早/晚会机制 2---4月 
6 生产部周例会 2---8月 
7成立品管圈 4---11月 
8 5S与生产组织/ 
制程品管/物流管理相融合 4---12月 
9 开展工艺监察 3---12月 
10 设备大检修 6---7月 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最新留言